詐欺罪有可能不被起訴嗎?搞懂緩起訴的條件與關鍵

2025 年 8 月 2 日
詐欺罪有可能不被起訴嗎? 搞懂緩起訴的條件與關鍵

目錄

當你捲入詐欺罪案件,無論是被誤會、牽連還是初犯,最關心的通常就是「會被起訴嗎?」、「可以不要留下前科嗎?」在現行法制下,「緩起訴」制度提供了某些被告在特定條件下,不必經過正式審判也不會留下刑事紀錄的可能性。那麼,詐欺罪到底有沒有機會緩起訴?會不會被准許?本篇文章將從實務經驗出發,帶你掌握緩起訴的條件有哪些。

什麼是緩起訴?

緩起訴的法律定義與作用

根據刑事訴訟法第253條之1,緩起訴是檢察官在偵查終結後,對於符合條件的被告「暫緩起訴」,但附加一定條件要求履行,例如坦承認罪、支付和解金、服勞役、戒癮治療、被告是不是已經確實真心悔悟向被害人道歉等。如果被告依約履行完畢,則視同不起訴,案件終結,不會留下前科紀錄。簡單而言,就是在一些不是重大犯罪的案件類型中(如被告所犯為死刑、無期徒刑或最輕本刑3年以上有期徒刑以外之罪),檢察官可以看被告的態度及犯罪程度考量來決定是否暫時不要起訴。

緩起訴制度的設計,主要是為了提升司法資源的運用效率,同時讓被害人獲得適當補償,並協助被告或犯罪嫌疑人順利重返社會、防止再次犯罪。

緩起訴與「不起訴」、「起訴」的差別?

不起訴:檢察官認為罪嫌不足或不具公訴必要,所以決定不將案件交由法院審理直接結案,不附條件。案件就此結束,不進入法院,不會留下刑事前科紀錄。

緩起訴:檢察官認為有犯罪嫌疑但情節輕微、具悔意、符合法律條件且具更生可能,附帶條件地暫緩起訴,給被告一次悔過的機會,條件完成後不會留下前科紀錄,但仍會有「緩起訴紀錄」保留一定期間(例如2年)。

起訴:檢察官認為罪證明確且應受刑罰,提起公訴進入法院程序,最可能留下前科紀錄

詐欺罪能不能緩起訴?詐欺罪屬於可緩起訴的範圍嗎?

是的,普通詐欺罪刑法第339條:意圖為自己或第三人不法之所有,以詐術使人將本人或第三人之物交付者,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、拘役或科或併科五十萬元以下罰金。以前項方法得財產上不法之利益或使第三人得之者,亦同。前二項之未遂犯罰之。由法條可得之普通詐欺仍落在可能緩起訴的範圍內(緩起訴要件需所犯係「最輕本刑三年以上有期徒刑」以外之罪)。然而,檢察官認為適當是否准予緩起訴,仍須視犯罪情節、被告態度、被害人態度等綜合判斷,且通常會附加條件。

實務常見成功緩起訴的案例

✅ 案例一:電商糾紛型詐欺

被告於網拍平台上出售未持有的商品,被害人付款後未收到貨即報警。經查金額為新台幣6,800元,且為初犯,被告犯後態度良好並已全數賠償被害人。檢察官考量其坦承犯行、賠償、獲得被害人原諒,處以支付國庫2萬元緩起訴1年

✅ 案例二:職場借名帳戶詐騙受牽連

大學生出借自身帳戶給朋友收款,事後發現涉入詐欺案件。經調查其未直接聯繫被害人,僅提供帳戶使用。檢方認定其涉案輕微且補償被害人1萬元並簽署和解書,處以60小時義務勞務緩起訴

類似案例顯示,即使被控詐欺罪,只要符合條件仍有機會獲得緩起訴處分

檢察官會考慮哪些因素決定詐欺罪判決?

實務上緩起訴並非只看法律條文,更要符合檢察官的「衡量標準」,以下是常見考量要點:

1. 被告的主觀態度

  • 是否已全坦承犯行?
  • 是否真心悔意?
  • 是否會有再犯風險?

2. 被告的客觀行為

  • 是否已積極賠償被害人損失?
  • 是否與被害人達成和解並取得原諒?
  • 是否參與犯罪程度低(如帳戶提供人等)?

3. 被害人的狀況與反應

  • 被害人是否重大損失?
  • 是否表示原諒被告、願意和解?
  • 是否態度強硬堅決要求刑責?

與被害人的和解書與和解金的提出是極大加分條件!另外需要提及的是,當檢察官作出緩起訴處分後,原則上需要送給上級檢察官審查,經過確認沒問題,這個緩起訴處分才會真正確定下來。

怎麼提高緩起訴請求成功率?

自己可以先做的事

  1. 主動賠償:主動提出補償方案,不等被害人開價,盡早將損失金額歸還給被害人。
  2. 誠實應訊:面對偵查機關時具體說明所有事實,表達真心悔意。
  3. 寫下悔過書:書面表達自責與悔意,有助證明更生可能性。
  4. 尋求被害人原諒:主動聯繫被害人(透過律師較佳),溝通和解意願。

可以請律師協助的部分

  1. 擬定專業的詐欺和解書範例(包含條件、履行方式、付款時程表)
  2. 協助談判和解金額(避免費力不討好或給錯金額數字)
  3. 撰寫緩起訴申請書,說明實際具體狀況、請求檢察官從寬處理
  4. 法庭溝通策略:有經驗的專業律師能依檢察官偏好做最佳呈現,爭取條件最有利的緩起訴內容

📌 備註:和解書若未經律師擬稿,建議雙方和解過程應保留紀錄,並請第三人見證,以利檢察官或法院採信。

緩起訴會有什麼條件或代價?

緩起訴並非免付費快速通關,而是必須履行一定義務與條件,常見內容如下:

  1. 支付金額:公益金(3,000元至10萬元不等給國庫或公益團體)或賠償金(給被害人)。
  2. 勞動服務:完成40至240小時(如清潔、社福機構服務)。
  3. 保護管束:由檢察官指定更生機構輔導。
  4. 戒癮治療:如涉吸毒、酒駕等相關犯罪。完成戒癮治療、精神輔導或心理輔導等。
  5. 禁止接觸:不得聯繫被害人或進入特定場所。

若違反緩起訴條件,檢察官得撤銷緩起訴並提起公訴,因此務必如實履行。

結緩起訴是詐欺案件的轉機,關鍵在於提早準備正確策略

詐欺案件一旦進入司法程序,爭取緩起訴不只是減少刑責,更是避免前科的重要契機。雖然不是人人都有資格獲得緩起訴,但透過真心誠懇態度、積極賠償與專業律師協助,成功機率會大大提升。

不確定詐欺案件是否能緩起訴?不會談和解金?不懂詐欺和解書要怎麼寫?這些問題,你都可以先諮詢法律得來訴專業律師,幫你精準分析風險、對症處理,避免留下難以挽回的法律紀錄。

相關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