被性侵怎麼辦?受害人第一時間的法律行動與保護指南

2025 年 7 月 16 日

目錄

冷靜下來,你並沒有犯錯

遭遇性侵的當下,多數被害人會因恐懼、震驚、羞恥而無法立即反應,這是正常的心理反應。許多被害人會懷疑自己「有沒有誤會」、「會不會被人家說閒話」,但根據《刑法》第221條,只要是未經同意的性交行為,不論雙方關係如何,不論是否有明確反抗,只要加害人有強暴、脅迫、催眠或其他違反意願的行為,就屬於刑法上的強制性交罪,依法應予追訴。

心理上的混亂,絕非你虛弱,也不是你的錯。重要的是,你要知道自己擁有法律賦予的性自主權,當這個權利被侵害,法律並不要求你要像「理性受害人」一樣反應,而是理解你可能的恐懼與延遲反應,並仍然保護你的權益。

第一時間該做什麼?如何自保與證據保全同步進行

被性侵後的第一個小時至數小時內,是證據保存的黃金階段。你可能無法馬上報警,也可能無法立刻求助。然而,若未來想提告或索求賠償,證據的保存將是法律上最關鍵的一環

若您遭到侵害,請務必保持冷靜,並參考下列建議:

  1. 切勿立即洗澡或更換衣物:加害人的體液、指紋、毛髮可能殘留在身上或衣物上。若可行,儘量保留原樣,直到完成驗傷程序。
  2. 儲存與加害人相關的一切資訊:若是熟識者(如前伴侶、朋友、工作同事),請立即截圖對話紀錄、通話記錄、定位訊息等,並記下發生時間、地點、情境。
  3. 寫下詳細回憶筆記:越早紀錄越好,寫下你記得的每一項事實,包括加害人說了什麼、你當下有無掙扎、其他人是否目擊等。這份紀錄可成為日後說明時的重要參考資料,避免記憶模糊。
  4. 儲存現場證物:如有衣物、紙巾、毛毯、床單等可疑物品,應盡速裝進乾淨容器,避免破壞證據。
  5. 與信任的人聯繫:可尋求親友陪同、前往醫院或報警。若不願意親友得知,可直接聯繫婦援會、性侵防治中心或律師。

這些動作不一定要一次完成,也沒有所謂「標準流程」。你可以依照自己的節奏進行。

驗傷流程與警政資源:性侵驗傷不是羞辱,而是保護你的武器

許多人以為「驗傷」很羞辱、很恐怖,甚至誤解為會強迫被害人脫光衣服、檢查私密處,這些其實是對現行程序的誤解。目前臺灣的驗傷流程已相對成熟且具人性化,且多數醫療院所皆與性侵害防治中心合作,安排具備訓練之醫護人員進行處理。

驗傷的主要目的包括:

  • 採集加害人DNA(精液、唾液、體液等)
  • 檢查有無外傷、瘀青、裂傷、撕裂傷
  • 醫療診斷報告作為未來刑事調查及賠償依據

驗傷過程簡介:

  1. 可由警察或自發前往大型醫院急診
  2. 醫護人員將協助初步檢傷、安排具配合之醫療院所驗傷
  3. 驗傷報告可保密保存
  4. 驗傷結束後,視需要可協助後續協助

你也可以主動拒絕警方陪同、避免報案公開曝光,一切以你的安全與意願為優先

報警與提告流程:從通報、詢問到聲請保護令的權利保障

當你選擇報警時,警方會依性侵害案件處理流程進行基本詢問,之後便會進入刑事偵查程序。你不需要自行處理所有證據,也不需要「說得像律師」,檢警會視案件進展安排取證、詢問與證人說明。

一般報警流程如下:

  1. 到警局報案/醫院通報→警方製作報案紀錄
  2. 警方通知地檢署,案件移送檢察官偵辦
  3. 檢察官開庭(可由律師陪同),釐清現場情形
  4. 若提告後檢察官認為被告構成犯罪,便會依法起訴後由法院審理

若條件符合,你也可以聲請保護令,讓法院命令加害人不得接近你、聯絡你或出現在你的生活範圍。保護令可分為緊急保護令(警方可即時聲請)、通常保護令(經法院裁定)兩種,視案件情節決定時效與內容。

另外,如果你因本案而面臨精神創傷、就醫需求或工作中斷,亦可由檢察官轉介或主動向社工系統申請臨時安置、補助或心理輔導。

當你不想再見到對方:保護令的實際效果與執行力

保護令不是形式文件,它是法定拘束力的命令。當加害人違反保護令者,依《家庭暴力防治法》第20條、《跟蹤騷擾防制法》第18條等規定,可能面臨刑罰、拘役或罰金。

保護令可包括:

  • 禁止聯絡(電話、簡訊、社群媒體)
  • 禁止靠近(500公尺或指定距離內)
  • 限制住居接近
  • 指定警察定期巡邏、關懷

若加害人違反這些命令,你可以再次報警,警方可依法強制排除、拘提,並記錄為再犯加重處理依據。

性侵被害人的後續選擇與補償權利:你可以說「我不原諒」

若你希望獲得精神與經濟上的補償,可透過民事訴訟主張加害人賠償:

  • 精神慰撫金(判決常見高達50至100萬元以上)
  • 醫療費、心理諮商費用、交通費
  • 影響生活工作之損害(如:請假、休學、離職)

若無法或不願走民事途徑,亦可透過檢察官偵查中促成和解,由被告提供金錢補償與書面道歉(實務上此舉可作為緩起訴或量刑減輕條件)。

你不必孤單面對:讓法律可以陪你走這段路

你可能會覺得:「我不想再講一次」、「講了也沒人相信」、「報警會讓事情更麻煩」。這些情緒真實而合理,但我們要告訴你:不是所有案子都得讓你再受一次傷,不是所有人都會讓你孤軍奮戰

選擇找律師,不只是為了打贏官司,更是希望讓你能夠少走冤枉路,不被制度與誤解逼退。我們陪你一點一滴重拾掌控權,回到本來的生活。

《法律得來訴》協助你在第一時間理解選擇,提供免費諮詢、證據保全建議、聲請保護令協助與法律行動規劃。我們懂你的害怕,也知道法律能怎麼保護你。歡迎立即私訊我們,或透過表單留下訊息,讓我們一起陪您面對最困難的地方。

相關文章